為了配合習近平主席“一帶一路”新的經濟發展思路和強國戰略,加強美國地方政府與中國地方政府的交流與合作,加深在美華人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美國華商會積極響應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的邀請,組成美國政商友好代表團訪華,參加由聯合國和中國政府聯合舉辦的,於十一月七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八屆跨國公司領袖峰會暨食品藥品安全責任國際論壇。此外,代表團還將拜訪在上海、廣州、深圳、珠海四個城市的地方僑聯和當地政府領導,溝通經濟發展及城市建設情況、招商引資、進出口貿易項目等。
本次訪華代表團由紐約州共和黨財政委員會主席、美國華商會會長鄧龍擔任團長,美國林氏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林建中擔任共同團長。代表團成員包括美國紐約州眾議院副議長菲利茲·歐提茲,美國聯邦商業部前助理部長董繼玲,美國聯邦商業部紐約官員、高級國際貿易專家梅麗莎·希爾,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美國華商會顧問王碚,美國華商會常務理事、美國協和工業集團董事長兼總監陳秋貴等二十多位美國政商界要人。
據悉,這次代表團受到了中美兩國政府的高度關註與大力支持。中國方面,中國外交部、中國僑聯、中國駐紐約領事館,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中國僑商聯合會、地方僑聯等組織均予以全程的配合與協助。美國方面,美國聯邦商務部、美國駐華大使館等機構也將積極配合代表團的行程與會務安排。代表團將在為期兩周的訪華旅行中通過參與峰會、開展經驗分享座談會、參觀城市建設等活動與中國當地的政商界人士多層次多方面地交流,以期取得豐碩成果,為中美兩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增添實質性、階段性的進展。 請關註本公眾號以了解該代表團進一步的行程與活動成果。
在訪華代表團出訪之前,鄧龍團長專門接受了媒體專訪。以下是采訪的內容:
問:您組建了一個美國政商友好代表團,請問您的初衷是什麽?
鄧:現在的中國正在飛速發展,但是很多人並不了解中國的實情。他們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十幾年前,以為中國是個封建落後的國家。有一些人對中國有偏見。但是無論是政府的宣傳,還是個人的辯解,其實都是非常無力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親自去中國,讓不了解中國的人親身體會中國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所以我組織這個代表團,帶美國的政商代表去看看,中國人民的真實生活是什麽樣的。
另外,以往國與國之間的交流,通常都是通過國家領導人高層之間進行溝通。兩國地方政府之間的互動十分欠缺。我希望通過組建這個團,加強中美之間的交流合作,通過組織一些活動,促進並加強中美地方政府的文化及商業的溝通。
讓更多人正確的認識中國,了解中國。
問:之前這個團隊出訪中國都遇到過什麽情況呢?
鄧: 2004年美國華商會剛成立時,我曾經組織過一些商界及政界名人官員回中國考察。當時是我第一次,帶紐約州參議院的參議員和市議會的兩名市議員,到中國去訪問。入住北京飯店的時候,他們都十分驚訝,中國竟然有這麽高級的酒店,甚至可以喝到可口可樂。途中遇到小朋友能用流利的英語與他們交流,他們都覺得這一切太不可思議了。那一次的訪問效果非常好,改變了他們對中國的看法。這也堅定了我要繼續加強地方之間交流的信心。
11月份由我組織的美國政商友好代表團將回中國訪問。今年紐約州議會通過促進對華友好關系並熱烈歡迎習近平主席訪問美國的決議案。這是史無前例的,更進一步加深了中美的友好合作。我們也借此機會,邀請了美國紐約州眾議院副議長,美國佛羅裏達州北邁阿密海灘市市長,美國佛羅裏達州梅德利市市長,及幾位美國傑出商界要人一起回中國交流訪問。
問:你個人對此次回國有什麽期待嗎?
鄧:我個人對於中國食品安全方面十分關註。我在美國主要從事食品進口、食品加工、農業種植、零售等。對於食品方面已經有十幾年的經驗,同時在羅德島大學參加過食品安全監管的課程。這麽多年的經驗積累,已經使我對美國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非常熟悉。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是全世界要求最嚴格的,擁有最完善的管理體系,這是十分值得中國食品行業學習及借鑒的地方。這次回國訪問的第一站,中國跨國企業促進會及食品藥品監督論壇邀請我,在論壇會上發言。主題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保證食品藥品安全,推動企業社會責任。”我會在六個方面分析講解美國食品安全方面的體系及優勢,國內目前這方面比較欠缺。希望通過此次交流合作,讓中國企業可以更重視食品安全這一塊的重要性。
問: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您的企業發展方向嗎?
鄧:目前我們正在邁阿密和康州建兩個中國城。外州的中國人比較少,不像紐約這麽密集。但是他們同樣很需要一個像家的地方,周末可以聚在一起。我希望建一個中國城,裏面有超市、美食廣場、診所、SPA等各種華人需要的東西。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休閑聚集地。
問:您在商界如此成功,聽說你也十分熱衷於慈善事業,繁忙的工作中,您是如何想到關註慈善的呢?
鄧:談不上成功,只能說是完成了原始積累。我現在是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在中國,貧富懸殊比較大,很多偏遠貧困地區的小孩子連學都上不起。我一直希望可以借助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幫助他們。我曾與中國僑聯成立中國僑聯公益文化基金會,對在中國的邊遠學校進行捐贈,並親身去學校剪彩。我印象特別深的一次是在廣西,我出資建立了一所鄧龍僑心小學。當時我只是提醒了那些小朋友要保持衛生,養成愛幹凈的好習慣。當我說完這句話的時候,全部同學一窩蜂地跑去洗手間排隊洗手。我沒想到自己一句話,影響了這麽多人。也許一個細節,就可以改變他們的一生。我捐助獎學金給清華大學的學生,他們很多人也會經常與我聯系,寫信感謝我。在我有能力的情況下,幫助一些弱勢群體,我自己也是很開心的。
問:您在管理企業方面有什麽獨特的秘訣可以跟我們分享嗎?
鄧:也不算是秘訣,只是我個人的一些建議。我個人非常贊同的一句話就是“財散人聚”。錢不能只有老板一個人賺,老板要舍得為員工花錢,要為時刻為員工的利益著想。管理企業最重要的就是人,只有員工都一心向著公司,處處為公司著想,你的企業才有可能長久的發展下去。
問:鄧先生平時休息喜歡做什麽?
鄧:我平時會抽時間陪陪孩子。小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長的關懷,我會盡量去參加他們的學校活動,帶他們去郊遊,感受大自然。
我也會出海到佛羅裏達州釣魚。我認識一個非常有經驗的船長,每次我都能滿載而歸,很有成就感。
平時周末我也會打高爾夫球讓自己放松一下,畢竟鍛煉身體還是很重要的。
就是這樣一位“鐵人”鄧先生,照顧著自己的家庭和事業,心系國家的榮譽。個人企業成功的同時,還不忘報效祖國,回報社會。肩負著幫助中美文化和貿易交流的重任,也不忘關註中國的教育事業。幫助著別人家的孩子,卻也絲毫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從二十多年前,他懷揣著“美國夢”來美國打拼,到如今他帶著“中國心”回國訪問,鄧龍先生的敢於嘗試和愛國如家的精神成為年輕一代人學習的榜樣。
以下是代表團的成員介紹。